不得不說,金馬獎如今已經是整個華語地區最專業的頒獎典禮。臺灣電影依然被內地電影全面碾壓,而香港電影已經甚少入圍。
當最佳新人導演頒給文牧野時,我并沒有太大意外,文牧野是難得的天才,可以將一個類型片發掘到這個深度,更創下票房奇跡,不敢想像他未來的前景。
而最佳導演頒佈給張藝謀,我衹能說實至名歸。如今電影市場,大多都過於著重劇情編排,對電影形式感的往往是忽視的。可能祇有張藝謀這個等級的導演,才有能力和機會去嘗試這種獨特的電影形式。電影之所以是電影,那是因為電影除了劇情,還有豐富的視聽語言,張藝謀的黑白水墨風,馮小剛的方圓鏡頭,李安的120幀電影,這些大師都在致力將電影藝術推向新的形式,是他們促使了電影的進步。
徐崢的影帝我有些質疑,本人是很喜歡徐崢在藥神里的表演,但角色仍然是商業片標準男主角。比起《暴雪將至》的段奕宏,《影》一人二角的鄧超,角色欠缺複杂度,衹能說徐崢的表演對於大眾是驚喜的,但對於影迷而言衹是標準的。
最後最令我感動的,是《大象席地而坐》領獎。老實說,在頒獎之前,我就衷心希望大象能獲奖,因為這是對所有新人導演發出的一道希望之光。每個新人導演都經歷過胡波所經歷過的事,有多少人最後在現實的蹂躪下選擇了放棄。大象這部電影雖然四個小時,但一點也不沉悶,導演的電影技巧很成熟,故事里的壓抑跟無奈在數十個長鏡頭下撲面而來。如果胡波手上的電影資金再充足點,這部電影是否還能完美呢?如果胡波能再想開點,胡波的電影之路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畢贛呢?